漳州市应急管理局
当前位置:漳州市应急管理局 >  政务公开 >  政策解读
关于《漳州市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(修订)》的政策解读
2024-09-06 17:15 来源:漳州市应急管理局

一、起草背景

为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应急管理决策部署,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,积极做好安全生产类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各项准备,适应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新形势、新任务和新要求,结合我市实际,根据《漳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》,市应急局牵头编制了《漳州市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(修订)》。

二、起草依据
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》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》《漳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》《漳州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。

三、主要内容

《漳州市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(修订)》分为8个章节和5个附件。

(一)总则。包括6个方面:编制目的、编制依据、工作原则、适用范围、事故分级、预案体系。本章节阐述预案编制的目的、依据、工作原则、适用范围、事故分级和预案体系,新增了事故分级和预案体系部分,建立了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标准,对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等级进行了详细划分。

(二)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估。本章节为新增章节,单列一段。对全市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进行风险分析,明确非煤矿山主要危险类型,并新增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,做好前置工作和保障。详情见附件2。

(三)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。包括7个部分:组织机构、市专项指挥部构成及职责、市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职责、现场指挥部及职责、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职责、事故发生单位职责、应急救援专家职责、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。依据机构改革后相关部门职责的变化,进一步明确了组织机构相关成员单位及相应的职责。

(四)监测与预警。包括2个部分:监测、预警。指出市应急局要会同有关单位,建立健全事故监测网络,并做好应急预警准备工作。明确了预警信息报告的内容和形式,按照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、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,新增了预警颜色等级,分为蓝色(Ⅳ级)、黄色(Ⅲ级)、橙色(Ⅱ级)和红色(Ⅰ级)4个预警级别。

(五)应急处置。包括6个部分:事故信息报告、分级响应、响应程序、现场处置措施、信息发布、应急结束。明确了事故报告的内容和程序,并划分事故灾害应急响应级别,根据事故响应程序进行现场工作信息处置措施,同时由相关单位及时对外发布工作信息,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,在满足相应条件下由现场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。

(六)恢复与重建。包括3个部分:善后处理、社会救助与抚恤、总结与评估。明确了事发地政府和事故发生单位善后处置工作。新增了社会救助与抚恤环节,对因公伤亡人员进行后续评定和救助工作。事后应对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估。

(七)应急保障。包括8个部分:通信与信息保障、应急队伍保障、应急救援专家保障、救援装备保障、物资保障、交通运输保障、医疗卫生保障、应急经费保障。主要包括通信与信息、应急队伍、应急救援专家、救援装备、物资、交通运输、医疗卫生、应急经费等。该部分主要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,明确了相关部门保障职责和处置流程,使各方面保障工作稳步推进。

(八)预案管理。包括4个部分:培训宣传、预案演练、预案修订、预案实施。明确了预案的培训宣传、演练、修订、实施等相关程序。新增了预案演练环节对演练的形式及时间安排作了阐述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